平常都會看到大家在MSN上面放自己今天的一句話 但很少有一天全部人都放同一個主題
目前看到的標題有
"八年"
"We made it"
"國破山河在 台灣馬上來"
"天佑台灣"
"一切都會馬到成功 苦盡甘來的"
"A Hope Emerges From a Change"
"^____^"
我的朋友們 大家辛苦了
跟四年前比起來 這次的敗選的候選人有風度的多了
四年前敗選的那一組竟然賴在地上不走 後來索性要衝入總統府 真的很丟臉
Saturday, March 22, 2008
Thursday, March 20, 2008
族群分化拖垮總統候選人
美國的總統候選人這兩天因為他的牧師發表了咒罵白人的演說,聲稱美國為一個被有錢白人控制的國家,聲稱希拉蕊是特權階級,暗喻白人是窮苦黑人的敵人。原本穩居龍頭的黑人總統候選人在這場演說之後被貼上了族群的標籤,民意調查重挫,不論如何挽救都無法穩住選民的信心。
其實族群議題在這個國家是最沒有市場的政治話題。既然生來就改變不了,也就沒有什麼好辯論的。或許語言相通會影響工作生活,但新一代的美國人很少看到因為種族不同而劃分界線的情形。
台灣的大選話題永遠是這群人那群人,真希望有一天我們下一代能不被這種話題牽著鼻子走。
其實族群議題在這個國家是最沒有市場的政治話題。既然生來就改變不了,也就沒有什麼好辯論的。或許語言相通會影響工作生活,但新一代的美國人很少看到因為種族不同而劃分界線的情形。
台灣的大選話題永遠是這群人那群人,真希望有一天我們下一代能不被這種話題牽著鼻子走。
Friday, March 14, 2008
警察打人! 立委濫權!
Tuesday, March 11, 2008
Stop the Mouse Roll-Over!
在台灣網站上經常看到的JavaScript OnMouseOver互動,就是當滑鼠移經某個項目的時候,會忽然跳出一個下拉式選單。例如知名的聯合新聞網。
只憑著mouse roll-over來決定使用者的流程,這是非常不好的設計。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在任何一家知名的作業系統使用者介面裡,你從來不會看到mouse roll-over用在重要的動作上面。一般來說頂多是用來跳出泡泡以提示用戶,而且就算是用來跳出泡泡,也會有一秒鐘的停留延遲。你不妨試試在聯合新聞網上隨便用滑鼠晃晃,咦,我明明在看頭條新聞的,怎麼一晃就變成追星族八卦了,我要怎麼才能回去剛剛的地方呢?瀏覽器回頭也回不去啊。
使用流程混亂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糟的是在行動裝置裡面從來不反應mouse over(因為沒有滑鼠),所以所有針對滑鼠指標移動的東西都要寫兩套,一套用在桌子,一套用在掌上。何苦這樣去設計一個吃力不討好的互動選單呢?
只憑著mouse roll-over來決定使用者的流程,這是非常不好的設計。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在任何一家知名的作業系統使用者介面裡,你從來不會看到mouse roll-over用在重要的動作上面。一般來說頂多是用來跳出泡泡以提示用戶,而且就算是用來跳出泡泡,也會有一秒鐘的停留延遲。你不妨試試在聯合新聞網上隨便用滑鼠晃晃,咦,我明明在看頭條新聞的,怎麼一晃就變成追星族八卦了,我要怎麼才能回去剛剛的地方呢?瀏覽器回頭也回不去啊。
使用流程混亂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糟的是在行動裝置裡面從來不反應mouse over(因為沒有滑鼠),所以所有針對滑鼠指標移動的東西都要寫兩套,一套用在桌子,一套用在掌上。何苦這樣去設計一個吃力不討好的互動選單呢?
Thursday, March 06, 2008
Sunday, March 02, 2008
Kingston Memory
在這之前,『Kingston Memory』是我最常購買的半導體產品,從今天開始,Kingston Memory同時也是我在牙買加首都京斯頓的回憶。
我必須老實說,我小時候地理很爛。在來美國之前我一直以為牙買加是一個非洲國家。一直到搬到南部之後才知道原來牙買加就在加勒比海,離我家不到兩個小時的飛機。
一年多前在耶誕夜窮極無聊跑去運動,遇到一位跟我一樣無聊的牙買加朋友楊立章,因為個性相近(都有點悶)所以很快就變成很好的朋友。認識了好一陣子才知道他有八分之一的華人血緣,才知道原來華人在牙買加算是前三大族裔。去年他決定回牙買加讀書順便幫忙家族的事業,我也因為他的關係對這個國家開始有些興趣。

上星期四下午搭上往Kingston的飛機,穿過古巴,看到雲的影子映在加勒比海的湛藍海面,不到一個半小時就到了牙買加。海關看到我這個背包客應該也沒有什麼好查的,就問了有沒有電子產品要留在牙買加的,若沒有就可以走了。一出機場馬上就有計程車司機拉客,很像台南火車站。楊立章與他的表弟一起來接我,第一站就是去肯德基。
到牙買加吃美國速食,有沒有搞錯啊?
我一開始也是這樣想。要知道,肯德基是牙買加最大的速食連鎖店。只要肯德基一出現,周圍的其他美國速食店就紛紛關門大吉,連速食巨人麥當勞都撐不下去。牙買加的雞,不像美國是用荷爾蒙種出來的,所以肉質比較結實。除了肯德基,牙買加最夯食品是烤酥皮牛肉餡餅(Beef Patty),有點類似西點麵包店的咖哩餃但熱而酥脆,是大街小巷都看得到的點心。
在楊立章長大的高中見到了他的伯父,也是他們家族的大家長。跟著他們一起開去吃辣螃蟹,一路上山路崎嶇,楊立章開著一輛看起來快要解體兩門舊車在山路彎道上以時速一百逆向超車,根本就是頭文字D的電影現場。整個牙買加島大部份都是山,Kingston也因此是個背山面海的都市。入夜之後山坡上燈光通明,讓我想到台北家後陽台貓空後山的景色。周末的晚上整的Kingston是一個大的夜店。人山人海到處是音樂。差別只是有的場子放老一點的音樂吸引熟男師奶,有的場子放新的音樂吸引帥哥辣妹。氣氛上很像台北跨年那個晚上,不過台北是一年一次,Kingston是一周三次,從周五玩到周日。

牙買加是個非常虔誠的基督教國家,在那裡每天早上固定會被學校唱聖歌的聲音叫醒。大部份受過適當教育的人都非常有禮貌。歷史上牙買加一開始是個海盜基地(延平郡王祠好像也是?),在英國統治下Kingston的外港Port Royal成為當時全世界最有錢的地方(電影『加勒比海盜』的故事背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奴港。一場強烈地震摧毀了這一切,重建之後也難恢復當時的光榮,牙買加最後在1962年獨立,非裔,印度裔與華裔占多數,主要因為這些族裔早年被英國運來做奴工。脫離奴役,獨立建國,牙買加有很多受到壓迫的故事被馬利先生寫成歌,在世代間傳唱。牙買加很希望自己國家的故事可以給其他非洲裔為主的國家一些啟發,因此當年也用音樂支持釋放曼德拉。政治上牙買加有不少內部問題。兩黨各有支持的群眾,各擁幫派,在路邊插上綠色與橘色的旗幟(咦? 好熟悉的顏色)劃分地盤。在綠色與橘色交界,終年有槍殺的新聞。由於基礎民生工業在牙買加並不普遍,因此許多物資要依賴進口。辛苦的生活成了豐富的故事題材,加上民族的天賦,牙買加毫不意外的成為音樂的重鎮。

音樂、陽光、沙灘,最後一天我跟著他們全家在海邊吃了一頓炸鮮魚,配上浸在醋裡的辣椒黑胡椒,還有用類似芋頭的植物作成的bammy。同樣用酸辣椒汁泡的小龍蝦也是很普遍的零食。牙買加吃東西並不便宜,好一點的簡餐比美國還要貴。Akee燴鹹魚是牙買加的國菜,是經典的早餐選擇。我在其他地方嘗過,只有在牙買加的Akee燴鹹魚才好吃。Akee是龍眼與荔枝的近親,吃起來軟軟口感像榴槤但沒有榴槤味。值得一提的是牙買加的華人餐館並沒有受到美式中餐的污染,所以料理方法還是尊循傳統,不像美國中餐搞出一大堆在肉上澆糖漿的爛點子。
這麼美好的體驗,你是不是也想去牙買加看看呢? 很抱歉在這裡要潑你一點冷水。牙買加政府對台灣護照並不友善。疑似某政治實體的壓力,牙買加政府不承認中華民國護照,甚至不能在上面蓋簽證,基本上就是把那本綠色有國徽的東西當成是旅遊筆記本。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上聲稱的落地簽證,經查證牙買加駐邁阿密辦事處並不正確。申請牙買加簽證,必須先辦一張牙買加台胞證,夾在護照上,然後申請簽證蓋在那張牙買加台胞證上。麻煩的還在後面。因為護照上沒有簽證,又拿一張怪怪的白紙黑字給人家看,所以航空公司與出入關都會受到層層的刁難。一趟下來,充分體會到某政治實體如何利用國際現實傷害歷史民族情感。這樣的手段對將來的和平是好還是壞,我想對面或許應該也好好想一想。
一個比台灣還小的島,經濟也不理想,物資缺乏,卻能在音樂文化上走出自己的方向。台灣在華人音樂雖然也有類似的地位,但比起牙買加旺盛的創作能力,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方向。搭一個多小時的飛機能讓我體驗到這麼多,真的是很意外的事情。
我必須老實說,我小時候地理很爛。在來美國之前我一直以為牙買加是一個非洲國家。一直到搬到南部之後才知道原來牙買加就在加勒比海,離我家不到兩個小時的飛機。
一年多前在耶誕夜窮極無聊跑去運動,遇到一位跟我一樣無聊的牙買加朋友楊立章,因為個性相近(都有點悶)所以很快就變成很好的朋友。認識了好一陣子才知道他有八分之一的華人血緣,才知道原來華人在牙買加算是前三大族裔。去年他決定回牙買加讀書順便幫忙家族的事業,我也因為他的關係對這個國家開始有些興趣。

上星期四下午搭上往Kingston的飛機,穿過古巴,看到雲的影子映在加勒比海的湛藍海面,不到一個半小時就到了牙買加。海關看到我這個背包客應該也沒有什麼好查的,就問了有沒有電子產品要留在牙買加的,若沒有就可以走了。一出機場馬上就有計程車司機拉客,很像台南火車站。楊立章與他的表弟一起來接我,第一站就是去肯德基。
到牙買加吃美國速食,有沒有搞錯啊?
我一開始也是這樣想。要知道,肯德基是牙買加最大的速食連鎖店。只要肯德基一出現,周圍的其他美國速食店就紛紛關門大吉,連速食巨人麥當勞都撐不下去。牙買加的雞,不像美國是用荷爾蒙種出來的,所以肉質比較結實。除了肯德基,牙買加最夯食品是烤酥皮牛肉餡餅(Beef Patty),有點類似西點麵包店的咖哩餃但熱而酥脆,是大街小巷都看得到的點心。
在楊立章長大的高中見到了他的伯父,也是他們家族的大家長。跟著他們一起開去吃辣螃蟹,一路上山路崎嶇,楊立章開著一輛看起來快要解體兩門舊車在山路彎道上以時速一百逆向超車,根本就是頭文字D的電影現場。整個牙買加島大部份都是山,Kingston也因此是個背山面海的都市。入夜之後山坡上燈光通明,讓我想到台北家後陽台貓空後山的景色。周末的晚上整的Kingston是一個大的夜店。人山人海到處是音樂。差別只是有的場子放老一點的音樂吸引熟男師奶,有的場子放新的音樂吸引帥哥辣妹。氣氛上很像台北跨年那個晚上,不過台北是一年一次,Kingston是一周三次,從周五玩到周日。

牙買加是個非常虔誠的基督教國家,在那裡每天早上固定會被學校唱聖歌的聲音叫醒。大部份受過適當教育的人都非常有禮貌。歷史上牙買加一開始是個海盜基地(延平郡王祠好像也是?),在英國統治下Kingston的外港Port Royal成為當時全世界最有錢的地方(電影『加勒比海盜』的故事背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奴港。一場強烈地震摧毀了這一切,重建之後也難恢復當時的光榮,牙買加最後在1962年獨立,非裔,印度裔與華裔占多數,主要因為這些族裔早年被英國運來做奴工。脫離奴役,獨立建國,牙買加有很多受到壓迫的故事被馬利先生寫成歌,在世代間傳唱。牙買加很希望自己國家的故事可以給其他非洲裔為主的國家一些啟發,因此當年也用音樂支持釋放曼德拉。政治上牙買加有不少內部問題。兩黨各有支持的群眾,各擁幫派,在路邊插上綠色與橘色的旗幟(咦? 好熟悉的顏色)劃分地盤。在綠色與橘色交界,終年有槍殺的新聞。由於基礎民生工業在牙買加並不普遍,因此許多物資要依賴進口。辛苦的生活成了豐富的故事題材,加上民族的天賦,牙買加毫不意外的成為音樂的重鎮。

音樂、陽光、沙灘,最後一天我跟著他們全家在海邊吃了一頓炸鮮魚,配上浸在醋裡的辣椒黑胡椒,還有用類似芋頭的植物作成的bammy。同樣用酸辣椒汁泡的小龍蝦也是很普遍的零食。牙買加吃東西並不便宜,好一點的簡餐比美國還要貴。Akee燴鹹魚是牙買加的國菜,是經典的早餐選擇。我在其他地方嘗過,只有在牙買加的Akee燴鹹魚才好吃。Akee是龍眼與荔枝的近親,吃起來軟軟口感像榴槤但沒有榴槤味。值得一提的是牙買加的華人餐館並沒有受到美式中餐的污染,所以料理方法還是尊循傳統,不像美國中餐搞出一大堆在肉上澆糖漿的爛點子。
這麼美好的體驗,你是不是也想去牙買加看看呢? 很抱歉在這裡要潑你一點冷水。牙買加政府對台灣護照並不友善。疑似某政治實體的壓力,牙買加政府不承認中華民國護照,甚至不能在上面蓋簽證,基本上就是把那本綠色有國徽的東西當成是旅遊筆記本。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上聲稱的落地簽證,經查證牙買加駐邁阿密辦事處並不正確。申請牙買加簽證,必須先辦一張牙買加台胞證,夾在護照上,然後申請簽證蓋在那張牙買加台胞證上。麻煩的還在後面。因為護照上沒有簽證,又拿一張怪怪的白紙黑字給人家看,所以航空公司與出入關都會受到層層的刁難。一趟下來,充分體會到某政治實體如何利用國際現實傷害歷史民族情感。這樣的手段對將來的和平是好還是壞,我想對面或許應該也好好想一想。
一個比台灣還小的島,經濟也不理想,物資缺乏,卻能在音樂文化上走出自己的方向。台灣在華人音樂雖然也有類似的地位,但比起牙買加旺盛的創作能力,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方向。搭一個多小時的飛機能讓我體驗到這麼多,真的是很意外的事情。
Subscribe to:
Posts (Atom)